五、持斋念佛 多得宥放
清朝,顺治六年(一六四九),觉浪禅师因刻书忤当事,下太平狱。
浪公教狱中人念佛,善言劝化,狱卒回心,亦持斋念佛。每至一更,浪公执小击,狱卒持长香,过一号房,呼云“大众一心念佛”,犯人莫不号泣。念佛人馈布施,悉周贫乏。
不数月,上官临太平府,入狱躬释浪公;因之清理监犯,轻者多得宥放。(《净土晨钟》卷十)
——摘自《念佛感应录》(一)
清朝,顺治六年(一六四九),觉浪禅师因刻书忤当事,下太平狱。
浪公教狱中人念佛,善言劝化,狱卒回心,亦持斋念佛。每至一更,浪公执小击,狱卒持长香,过一号房,呼云“大众一心念佛”,犯人莫不号泣。念佛人馈布施,悉周贫乏。
不数月,上官临太平府,入狱躬释浪公;因之清理监犯,轻者多得宥放。(《净土晨钟》卷十)
——摘自《念佛感应录》(一)